5月1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赴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
堰头村党支部书记黄帅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并生动讲述了村庄的蜕变历程。他表示,曾经的堰头村是“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三不通”穷乡僻壤,在党的领导下,村民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劈山开路、引水架电,通过不懈奋斗改写了村庄命运。如今的堰头村已蜕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在黄帅的带领下,师生们走访了堰头村党群服务中心、金甲梨园、梨园咖啡厅、萌宠乐园及月季庄园等场所。通过与村民、游客和商户的深度交流,大家全方位了解了堰头村农旅产业的规划布局与发展成效。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亲眼见证贫困村到旅游胜地的蝶变,深刻感受到产业创新与基层党组织引领的强大合力。”
本次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紧密结合,让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切身感受到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此类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